当前位置:首页  师资队伍  师德先进风采

师德先进风采

第四届师德标兵王立冬:以数学之理析生活之事,入职以来坚持为学生义务补课

发布时间: 2024-09-06 浏览次数: 109 发布部门: 党委宣传部
撰稿: 摄影: 初审: 复审: 终审:


入职珠科以来,他坚持义务为学生补课,善于用数学之理析生活之事,了解学生微观世界并因材施教,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加强交叉学科建设,不断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他就是我校第四届“师德标兵”称号获得者——大数据学院教师王立冬教授。


“备课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应该是‘备’课而不是‘背’课”

“教师是道德人格的楷模,也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者。”王立冬教授于2016年正式入职珠科,现担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并一直从事在教学第一线。在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一直恪尽教师职责,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获得了一系列教师风范与教学科研相关荣誉。结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标准,他对自身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拥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教师的工作基础,拥有渊博的知识、重组知识的能力和掌握备课的基本技能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备课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但要注意是‘备’课而不是‘背’课。”在王立冬教授看来,备课第一是“备教材”,教师应该挖掘教材的课程思政内容和创新思维方法,比如哪些定理是通过类比思维所得,又有哪些定理是通过弱抽象或者强抽象所得;第二则是“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和已学旧知识进行对比分析。

每次授课前,王立冬教授总提前20分钟到教室与学生交流学习和生活的问题,只要学生有问题请教他,他都会耐心解答,还会提出许多学习建议。甚至于在腰部受伤时,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带伤给学生上完了一整个学期的课程。入职以来他还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补课,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就业、升学能力。

“通过补课的方式可以加深和同学的交流,在给同学讲解课程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思路方法。”他还设立学生学习小组并准备相关题目,从一开始的自己讲解,到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讲解,希望通过这个独特的方法,帮助没有理解知识点的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掌握解题思路方法。在他的带领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应用统计学专业两届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16.8%和20%。“王立冬教授在与学生相处时最大的特点是对学生时间的投入,这是一种不计较的投入。”2022届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汪琦珂回忆道。


“我和学院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深度交谈,从思想上去了解学生的微观世界”

“与王老师的相处是很愉快的。在课上,遇到疑惑的问题,可以随时向他提出并讨论,他会很耐心进行解答;在课下,王老师也很乐于为学生排忧解难,若遇到困难,与王老师交流会让我受益匪浅。”提到王立冬教授,2021届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黄鸿亮表示,他是一位有耐心、有思想、有创造力、有智慧的优秀教师。

“数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每节课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一堂课没听明白,就像我们上楼梯没迈上第一层楼梯,下次就得迈两层。”在讲台上授课时,王立冬教授常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注意力。遇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时,他便会与学生讲道理,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有意识在大学学一门生存本事。“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并进行因材施教,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除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义务补课,提高学生的科研、就业、升学能力,他还会在找全体学生谈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学生沟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职业发展、学历提升等方面进行分类指导,为学生排忧解难,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只有经常接触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度交谈,才能对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培养。”除了严格要求自己,王立冬教授要求学院的年轻教师都积极担任班主任一职。“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担任班主任,就不能从思想上接近学生,就只能看到表面,不能了解学生所谓的微观世界。”他认为,只有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和当地的市场人才需求来发展专业的想法,做出相应的人生规划,并给予合理性、建设性的引导。

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王立冬教授依然会不厌其烦地进行帮助和指导。“在澳门大学读研究生期间,王老师经常联系我,告诉我‘不要做工具,而是做工具的创造者’,也就是不要单纯只是学习技能,更要学习如何创造新的思路、新的技能。”汪琦珂回忆道。


“挖掘数学中的进步思想和创新思维方法,在培养学生兴趣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王老师的培养是促进我在大学本科四年进步很强大的动力源泉。在他的传授和教诲中,我学到了深刻的数学哲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和扎实的数学基础,这些都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黄鸿亮感慨道。王立冬教授认为,在学校的教学体系里,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思想品德、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高新的创新思维为主线。想要做到这几点,必须对所教课程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他以自身所讲授的《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等课程为例,表示在教学之前必须对课程的本质进行了解,“如果仅限于求极限或求导数,这对学生是没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

“数学是人造的,同时是在空间上讨论问题的,所以数学本质上就是‘人造宇宙’,它的发展对经济、物理、化学等各个学科都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且发展出了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分支。”近几年,王立冬教授更是对数学中蕴含的进步思想和创新思维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在数学当中,如果不按运算法则运算,就无法得到正确答案,因此数学本身就有帮助学生规范行为、遵守纪律和规章制度的作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将运算法则讲透,在潜移默化中以数学之理析生活之事。”王立冬教授认为,作为教师要弄清楚为什么教、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以数学为例,如果将数学教育单纯转化为知识教育,而忽视了数学人文精神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残缺的、不全面的教育。而通过定理讲道理,通过证明讲发明,通过思维方法讲创新,通过数学规则讲法治,通过数学本质讲悟道,通过道与德的关系建立数学与德的关系,他也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不只是数学,所有课程教学中老师都应该这样做。”

对于数学中的进步思想,王立冬教授还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幂函数等5种基本初等函数为例进行深度解读。“这5种函数有的是单调增加,有的是周期性,每一个它都有自己的特性,如果仅用其中一个函数来发挥作用的话,力量就会很小,但如果通过运算法则把它结合到一起,拧成一股绳,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进一步促进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关键是要培养青年教师团队”

“大数据学院应该如学院名称一样,结合多个领域课程,进行交叉学习。”作为专业带头人,他于2018年牵头申报并获批应用统计学专业,但为满足学生的学历证书、职业证书以及学历提升的需求,他致力于打破传统应用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国家标准、学科交叉理念设计了以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相关领域知识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在王立冬教授看来,不同时期对教师有不同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标准也有了相应改变。若想完成教师的使命,就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同时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是关键,因此他组建学院教研小组,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让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项目的申请与问题的讨论中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进而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作为王老师教学研究团队的一员,我被他的高尚师德深深折服。他非常关心和重视青年教师成长,经常与我们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我们积极面对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大力支持我们读博深造。”教师张春福表示。

“教师最重要的工具是教材,所以我们一直在不断加强教材建设。”王立冬教授在教研活动中时常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加大对教材的研究力度,同时注重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今,该教研小组已成为学院教学科研活动的主力军,现正着手准备第二本教材的编撰。他也对学院教师提出了两点重要要求,“第一,把课上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学生拿到毕业证以及职业证,督促学生至少培养一项可以立足社会的技能。”


王立冬

二级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大数据学院教师

 

·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民委文明职工

·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高等数学》精品课负责人;《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省级科教文卫职业道德标兵,市级优秀专家,市级劳动模范,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市级优秀科技工作者,市级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市级高校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市级“三育人”标兵

·学校师德标兵

·获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校级一、二等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研究基金项目10项

·近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主持完成校级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团队项目、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团队项目各1项

·在中国科学、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ESI、SCI、EI、CSSCI等学术论文70余篇

·获省自然科学成果奖(论文类)7项

·出版专著、译著各一部

·主编教材10余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首届省级优秀教材建设奖教材各一部

·近5年间作为主持人完成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项目,已获学校聘请校外专家验收通过,结论为“优秀”

·指导学生参加大创、数学建模、市场调查大赛等比赛项目,获国家级、省级奖励多项


最新动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