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头条新闻

学校位列“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全国第二、综合类全国第一,连续三年蝉联广东省第一

发布时间: 2023-03-30 浏览次数: 2125 发布部门: 党委宣传部
撰稿:党委宣传部 摄影:党委宣传部 初审:陈宇 复审:汤义和 终审:郑润真

2023年3月30日,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学校位列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第二,较2022年再提升2名;在综合类民办高校中排名第一。至此,学校已连续三年蝉联广东省第一。

学校位列“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主榜第二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前身是“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自2015年首次发布以来,以专业、客观、透明的优势赢得了高等教育领域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已经成为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和极高参考价值的中国大学排名领先品牌。

2023年,软科首次将在公办大学排名中已趋于成熟的分类评价方案应用于民办排名中,本次共有224所民办高校上榜。这是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的又一重大举措。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非公办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2年是学校完成转设的“第二年”,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民办教育在管理机制体制上的优势,坚持内涵式发展,各项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


一、加快推进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校际合作打开“新格局”

在做好本科教育、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学校努力提升办学层次,还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智力支撑。自2014年起,学校与吉林大学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公共卫生、金融等全日制专业学位领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至今已培养159名,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联合培养单位。

2021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两校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合作;2022年起与华南师范大学在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共同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当前,学校正全力推进硕士学位点授予单位建设工作,力争2025年底达到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条件。

学校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二、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主导,产教融合迈上“新台阶”

为满足产业结构优化继续,学校不断搭建产教融合创新载体,打通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供给的“最后一公里”。近日。学校“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方向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立项,成为广东省内唯一获批的民办高校,标志着学校实现了产教融合发展的新突破。

工业和信息化部来函同意学校启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

近期学校还成功获批设立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是获批设立6所高校中唯一的民办高校,下一步将通过该基地培养高素质集成电路应用型本科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珠江西岸区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三、积极筹建老年大学等,助力大健康产业跑出“加速度”

此外,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学校主动融入“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两大国家战略,抢抓医养健康产业人才巨大需求的发展机遇,投入3000万元推进大健康产业学院、大健康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有效衔接教学科研和产业发展前沿的联动,首批累计投入近600万元开展包括音乐疗愈、中医康养、智能辅具、文化养生等主题的20余项大健康产业项目立项。

学校主动布局老龄事业及老年大学建设,近期学校理事会会议已讨论通过了老年大学筹建事宜,未来将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统筹协调好老年大学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努力办好新时代老年人满意的老年大学。


四、培育打造2个特色学科专业群,专业课程建设“冲一流”

近年来,学校聚焦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新需求,再次深化改革,发挥学科建设龙头作用,迈向高质量办学。其中,学校围绕服务珠海“产业第一”和“4+3”产业体系发展,加快发展新文科、新工科等新专业群,积极培育打造大健康(老年康养)、集成电路两个领域的优势、特色学科。学校瞄准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等前沿技术应用,组织多学科专业资源共同参与大健康产业学院和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逐步形成大健康和以老年康养为主的学科专业群,不断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2年,学校制药工程专业被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等5个专业被认定为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7门课程被认定为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截至目前,学校累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全国创业就业金课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程2门。学校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成绩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课程建设情况


五、不遗余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在一流创新性、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的牵引下,学校围绕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不遗余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出最高百万年薪公开招聘中青年杰出人才、重点(紧缺)专业人才和海外优青等,仅2022年便引进博士51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4人。通过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举措,学校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结构不断优化,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明显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显著增强,教学科研业绩成果丰硕。

目前,学校共有二级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49名、省级教学名师14名。其中二级教授梁艳春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连续九年入选(2014-2022)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近日,梁艳春、何平两位教授还被学校授予“终身教授”荣誉称号,这是学校授予教师的最高学术荣誉。

学校授予梁艳春、何平两位教授“终身教授”荣誉称号


六、充分运用73个科研平台资源,科研成果喜获“大丰收”

一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科研创新机制,深入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2022年成功获批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这标志着学校具备了独立申请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格,代表着学校在科研方面再次迈出重要一步。

一直以来,学校充分运用化学工程与材料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资源,取得了一系列较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过去一年,学校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立项喜报频传: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立项,获批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2年度资助项目立项,获批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立项,获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公共卫生与医药健康领域)立项,获批2023年度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学校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

学校项目获批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立项

学校音乐作曲获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2年度资助项目立项


七、广受社会各界认可,招生就业创业质量“稳提升”

“把孩子交给珠科,我十分放心。”“我非常支持我的小孩报考珠科。”“很多时候,珠科不仅有速度、高度,还有温度。”2022年,学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继续受到考生、家长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广东省多个科类同比2021年投档排位均大幅上升,投档分数线均位居全省民办高校第一,并超过多所公办高校的最低投档线。

南方+相关报道中提到:学院在招生规模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的情况下,再次凭借突出的综合实力和办学特色,继续受到考生、家长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均达96%以上,毕业生声誉良好、深受社会欢迎,2021届毕业生佘军更是从全国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获评中国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学校在就业创业工作树立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获评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经验集体一、二等奖。2022年更是成功入选首批百所“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是省内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

学校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八、师生家长校友凝心聚力,做亮眼成绩单的“答卷人”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将之全方位贯穿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学校党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党建引领发展”的主旋律中,学校凝聚起了强大的发展合力,获评首届“广东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是全省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并顺利通过复评;连续两年在广东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中被评为“年度检查优秀学校”。疫情防控、招生录取、毕业工作等亮点工作举措等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媒体转发点赞。

2022年,全体珠科人凝心聚力、担当作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但这一年也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广大学生家长校友勠力同心,广大教职员工战斗在抗疫最前沿,成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力量源泉。可以说,此次位列“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全国第二的优异答卷,是由全体师生、校友、家长共同书写的,而这些答卷人,正是热爱着、关注着珠科的每一个人。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头条报道学校疫情防控期间“超市免单”举措

最新动态

Baidu
sogou